知己知彼 决胜千里 哈瓦无人机用于舟曲公路抢险

原文摘自:中国交通报2018年08月09日 第6792期   记者 石强 通讯员 胡卫东
  
  7月12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甘肃省舟曲县南峪乡江顶崖古滑坡整体下滑,500万立方米的滑坡体前缘滑入白龙江,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造成345国道中断,阻断了舟曲至武都至兰州的主要通道。

  在此次应急抢险中,甘肃省交通运输厅首次综合运用了应急通信车视频会商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BIM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提升了交通运输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新技术的有力支撑下,8月3日,舟曲江顶崖滑坡体临时便道打通,345国道甘肃舟曲段恢复通行。



视频会商平台,连接后方和现场

  为了让后方第一时间了解灾区情况,指挥救灾,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调动移动应急车在南峪乡江顶崖滑坡灾害现场搭建视频会商平台,建立与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视频链路。利用视频会商平台将345国道大川至南峪段道路、桥梁被淹没冲毁交通中断视频图像数据实时回传至部、厅应急指挥中心。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建勋在移动应急车内主持召开应急工作现场会议,通过视频向交通运输部应急办、部公路局汇报了灾毁现场情况及后续抢险恢复工作方案。

  远程可视会商系统保证了灾害现场与各级指挥中心之间可以进行更充分、及时的交流,提高了救灾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改进了在传统形式的抢先救灾工作中,指挥中心缺乏直观的现场情况。


技术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与单兵系统完成江顶崖滑坡图片及视频采集。 廖洪钧 摄
  
倾斜摄影测量 搭建灾区三维实景

 灾害发生后,舟曲江顶崖滑坡应急抢险交通保障组协同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省交通设计院)技术人员,携带8架无人机及20余台工作站,连夜赶赴受灾现场。利用无人机与单兵系统及时完成江顶崖滑坡图片及视频采集,利用倾斜摄影技术,于7月14日生成三维实景模型,并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和实景模型,生成正射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

  “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技术人员获取了大范围、高精度、高清晰度的灾害现场复杂场景,通过倾斜摄影技术、高效的数据采集设备及专业的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直观反映灾害现场地物的外观、位置、高度等属性,为生成真实效果和测绘级精度三维设计模型提供了保证。”省交通设计院BIM中心杨鸿告诉记者。

  据介绍,今后甘肃将利用倾斜摄影技术,结合WEB 开发,使灾区地形地貌清晰直观地加载在浏览器中,解决传统的实景模型只能在高性能计算机上运行的瓶颈,为各层级指挥交流,第一时间提供灾区实际情况。
 

江顶崖滑坡三维实景模型图。石强 供图

应用BIM模型推演保通方案

  省交通设计院根据省交通运输厅专家组对江顶崖滑坡区域多次现踏勘的成果,利用测区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地表模型,建立了江顶崖滑坡体及周边路网模型。基于模型反复推演,专家组和设计单位提出了滑坡体中部路基和利用在建渭武高速公路舟曲连接线大川隧道两个应急保通方案,并完成了现有345国道修复利用、南北岸隧道等3个灾后恢复(重建)方案。BIM技术的应用为高效快捷的制定交通保障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

  7月19至20日,技术人员分别向甘肃省副省长李斌和交通运输部专家展示了江顶崖滑坡灾前和灾后地形模型对比和交通保障方案BIM模型,并得到充分肯定。

  记者了解到,省交通设计院BIM中心自2017年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104省道、312国道、武九高速公路等20余个BIM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多次参与抢险救灾,并提供BIM技术支持,其解决方案还在全国BIM应用技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